也许你未必知道樾园,但见到封面背景的这张照片,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。该项目完成于2016年,转年便获得ASLA荣誉奖,评委表示,“这是一个施工完成度很高的景观项目,它像一件艺术品,充满了真诚和纯粹”,如果你对它稍有了解,便知此言不虚。不过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、以及获奖的部分,仅仅是樾园的“内庭院”,而对其他部分的景观少有谈及(评奖时尚未建成)。因此这次的案例分析,我会结合四处搜罗来的资料,完整呈现樾园这个项目,从设计理念到设计细部。咱们既然要学,就尽可能学全套的。
https://max.book118.com/html/2017/0831/131020806.shtm
景观部分大体可分为内庭院区、沿街区、草坪活动区、泳池及戏水区、山顶眺望区,后文我将按这个顺序依次对各分区进行梳理。由于内容较多,所以我分成了上、下两篇,上篇咱们先来说说设计理念和内庭院区的景观,下篇我们再把其他区域的景观补齐。必须声明的是,我既没有亲历这个项目,也不太有机会到现场考察,所以后文出现的照片和方案图,都是从网上获取的,我会如实标注它们的出处,一是表示对原作者的感谢,纯粹为学习使用,无任何商业目的;二是也便于大家找到原始资料,做更进一步的了解。
01
设计理念
本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镇,西邻寿桃湖路,东临金山路,南侧为玉山路,北侧为城市拟规划道路,未来这片区域要成为苏州新的开发区。场地现状有一个高约8米的小山丘,售楼处依丘而建,整个场地的西侧沿街面正对天平山风景区。像所有城市的新开发区一样,苏州新城与旧城的对比,一个是现代的、车行尺度的、公共生活的,一个是古典的、人行尺度的、私家庭园的。对樾园最初的定位思考,便是希望在一个全新的现代公共生活中,延续苏州园林文化的文脉,让观者可以意识到,这里处于苏州的新城,而不是中国其他某个地方的新城。苏州园林最具识别度元素,无外乎“太湖石”,于是总体建筑设计提出了“蚀+融”的概念,建筑就像一整个石块,被流水侵蚀出一个个的孔洞,未被侵蚀的部分成为建筑主体,被侵蚀出的部分作为户外公共空间,最终整体消融在环境中。
沿街区域一景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景观设计的理念并不复杂,完全延续了建筑概念,整体结构是从“冠云峰”演绎而来的,并结合场地环境和功能需求,在各处分区做了更深入的思考表达,尤其是内庭院部分,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意境核心所在。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02
内庭院——雕刻时光
参考文献[1]
内庭院是最知名的,我们重点说说。内院分为溪院和水院两部分,面积相当。
【 溪 院 】
溪院中这条曲溪的灵感来源,依旧与太湖石相关。明画家、造园家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写道:“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,岁久被波涛冲击,皆成空石,面面玲珑。”太湖石的成因和水相关,和时间相关,是水和时间留下的岁月印记。考虑到庭院需要一处水景,何不就用一条抽象的溪流代指江河千百年的侵蚀过程,表达时间这一主题:泉水从石台上安静地溢出,汇成一条小溪,小溪蜿蜒流过庭院,时浅时深,时宽时窄,最后汇入池塘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设计草图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其实最开始的设计方案并不是一条平滑流淌的曲溪,因为考虑到景观施工的工艺水平,塑造模数化、锯齿形的溪流边界是最有保障的,像流水在大地上侵蚀出一条裂缝一样,看起来也不错。
最初方案,《静谧与欢悦》
但问题是,这样的方案太细碎了,现场施工随机性比较大,不按施工图纸施工是常有的事情,难以控制效果;同时后续的维护比较烦琐,使用中也有安全隐患,磕碰、跌倒难以避免。经过几轮修改调整,最后采用了尽管成本更高,但更为可控的方案,用花岗岩整石切割打磨,通过精心的图纸设计以及张唐艺术工作室细心的加工来保证质量。为了更好地表现岁月侵蚀的印记,在石材上面打磨出一圈圈等高线,类似树的年轮。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曲溪的整体造型和其中的微地形雕刻,的确非常惊艳,所以我很好奇它完整的方案是什么样子的,而不是只有零碎的局部。只可惜我翻找了很多资料,都没有一张清晰的平面图,无奈只好对照着局部或模糊的图片,自己拼凑一张了。你如果有需要可以保存。(横屏观看)
图纸比较小,一些细节画的不太到位,但大体是准确的。图中灰色填充的部分是池底(最低点)。
我猜你也许会有疑问,为什么要用手绘,而不是rhino“均分曲线”快速生成?电脑不可能替代手绘,道理很简单,当我们在手绘时,对所有转折、收放、尺寸、比例等等细微之处的变化,都是有觉知的,每一步都需要经历谨慎的思考,渐渐地,这些思考会变成我们的经验直觉和肌肉记忆;而软件只是基于算法,1s钟之内吐出一个形态方案,我们对其是缺乏经验判断的,所以有时你会发现,一旦脱离软件,脑海中对想要塑造的构筑或节点,几乎没有画面感。当然,如果你对某种类型的设计已经过于熟悉了,那还是直接用软件吧,没毛病。曲溪唯一稍显败笔的地方是与水院相接的部分有些过于生硬——光滑的截面直接结束,此处的过渡完全可以处理得更柔和。他们应该不会故意如此,因为以张唐的水平,想要做的更精细并不困难。
我猜测这其中一定有原因,于是我去对照各个版本的图纸、照片,发现了一条可能的解释。仔细对比会发现,曲溪的收尾处经过一次修改,在最初的方案中,甚至一直到施工图,曲溪的结尾都是缓缓高起的,水流跌断下来的部分,按照张唐的草图,截面要用浅浮雕修饰,使过渡柔化。但这样设计有点小问题的,因为这就意味着“溪水”要在结尾处存留一段时间,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溢出去,这对于上游水量控制的要求比较高。由于末端有阻力,水量稍微出点问题,其他地方的水很容易在转弯、突然变窄的区域溢出去,为了避免麻烦,不如让“溪水”直接排到水院中,所以后续又调整了方案。只不过这样一来,如果最初在截面设计有浅浮雕的话,就没办法使用了,因为浮雕的纹理要和平面上的造型相对应,重新设计再制作可能时间来不及吧。以上都是我自己瞎想的,不一定对,但如果确实如此的话,也不失为一条施工的小经验,值得总结下来。另外,关于“曲溪”还有段有意思的小插曲,项目建成后,常有参观的人询问现场的销售人员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态,是否有何说法?为了便于大家理解,他们在庭院中镶了块牌子,阐释该设计来源于兰亭雅集的“曲水流觞”故事。
基本上后续的案例宣传都遵照了“曲水流觞”,但通过上述的理念分析,你应该已经知道了,“曲溪”本意是表现水流冲蚀所留下的岁月镌痕,并与总体建筑理念相映衬。我觉得“曲水流觞”有些附庸风雅了,显得俗套,不如“雕刻时光”,启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沉思。溪院中种植的乔木是五株紫薇,树姿优美,树干光滑洁净,花色艳丽,曲溪穿梭于其中。紫薇开花时节正是夏秋少花季节,故有“盛夏绿遮眼,此花红满堂”的赞语。网上的照片都没有拍到紫薇花盛开时的庭院景观,届时热闹、紫红的花瓣与静谧、素雅的地面和流水形成对比,肯定别有韵味。院中的铺装也是很有讲究的,看似单调的排布,其实是用了四种不同规格的芝麻灰花岗岩,丰富的变化以极细微的方式传递给你。
最初的铺装设计方案并不是这样,同样经过改动,我把另一个样式也提供给你,可以都总结下来。铺装还有一处细节,不仔细看还真注意不到,通过长边5mm倒缝,短边密拼的方式强调横向线条,使庭院空间看起来更宽阔,这和穿横条纹衫显胖是一个原理。不过中缝还是稍宽了点,不然效果可以更明显。铺装横向线条感,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相对于溪院来说,水院部分就比较简单了。池底铺满深色砾石,水面更显明亮,倒映天光云影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xdojhwNvd-lOtm2bPaCFQ
池旁边这组叠石雕塑值得仔细说说,看似简单,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。所有石块都是由花岗岩整石切割而成的,顶面火烧面、侧面自然面,施工的难点在于一立方花岗岩将近3吨重,这些石材一定要在工厂进行预拼装,否则运到现场,一旦尺寸有偏差,咬合度低,现场调试会非常困难。
https://max.book118.com/html/2017/0831/131020806.shtm
事实上,工厂的确没加工好,但种上植物后总体效果还可以。
https://max.book118.com/html/2017/0831/131020806.shtm
内庭院区值得关注的重点大概就是这些,上篇先说到这里,内容不多但细节不少,给你留点消化的时间。[1]张东,唐子颖,杜强,范炎杰,林佩勳,张海.时光雕刻 苏州中航樾园内庭院设计[J].风景园林,2016(12):64-73.[2]张东,唐子颖.参与性景观一张唐景观实践手记[M].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.2019.[3]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著.静谧与欢悦 张唐景观Z+TSTUDIO 2009-2018[M].上海:同济大学出版社,2018.12.---
低产狡辩声明:由于目前学识有限,为了搞清楚一个话题,通常要查阅很多书籍、论文,力求让自己的“现学现卖”显得稍微“专业”一些,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太快。